以前的公糧有機會轉化為社保嗎?其實真的不太現實,從王學坤委員提議的“洗腳上田,老有所養”來看,農民退休真的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。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,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農民根本沒有退休金,只有養老補助金。當然了,各地的補貼標準也不盡相同。
為什么農村的老年農民沒有退休金?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沒有繳納社保。據此有人提議能否將以前所繳納的公糧按照比例轉化為社保金,使老年農民也能夠享受到安穩的晚年生活。其實就個人而言,我是贊成這個提議的,畢竟這些老年農民也是為國家出過力的。
但就事實而言,這個提議真的不太現實。因為以前所繳納的公糧實際上就是土地的租金,屬于農業稅的一種類型,只不過國家考慮到以前大家都很窮,所以把實實在在的租金換成了糧食用以代繳。這是一種無償性的責任和義務,就規定而言是不可以轉化為社保的。
雖然現在農村的養老體系也建立起來了,許多年輕的農民也開始繳納養老保險,但那些60歲以上的老年農民又該怎么辦呢?要知道,所謂的養老補助每個月也就100多元-200多元,以目前的物價來看,根本無法滿足日常生活需求。
單就豬肉來說,每斤就高達30元左右,100多元的養老補助也就夠買幾斤豬肉了,更別提其余的生活開支了。上億的老年農民晚年生活只能依靠子女,其中肯定有不少無子女的老年農民,這些人生活是真的很艱難。
希望國家別忘記這些邊緣人,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希望能夠多發一些養老補助,這對于每年的財政支出而言,根本算不上多大的影響。盡量讓這些勞累了一輩子的老年農民能夠安穩一些吧。